返回中国宇航学会首页

新闻与通知

“展会员风采,弘航天精神”之六——中国宇航学会青年托举专家:周浩

更新日期:2020.05.22  17:35:39

中国宇航学会密切联系和有效服务广大会员,积极创新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激发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会员提升综合实力搭建广阔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学会在开展富有特色和个性化会员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鼓励广大会员充分展示学术特性、实现自我价值、弘扬航天精神,引导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航天梦、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近年来,一批优秀会员脱颖而出,他们锐意进取、创新实干、执着追求,在航天领域的各条战线上奉献着光和热。中国宇航学会现推出“展会员风采,弘航天精神”专栏,陆续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周浩,男,理学博士,中国宇航学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航天器先进结构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承担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研究课题,参与我国火星探测器、空间站等型号航天器研制任务,已有4个型号卫星成功发射,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IAA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担任Applied Physics Letters、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邮箱:zhouhao_501@163.com

中国宇航学会青年托举专家  周浩

周浩出生于山东莱阳。2010年本科毕业后,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硕博连读,师从方岱宁院士。求学期间,针对国内外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微纳米尺度力电/力磁耦合性能测试需求的难题,研制了国际首台力电磁多场耦合微纳米压痕仪器,采用热力学理论、量纲分析、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多种微尺度多场耦合性能参数表征方法,发现和揭示了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微尺度多场耦合变形规律与机理。

2015年周浩如愿进入航天五院总体部工作,投身我国新一代航天器结构的研制工作中。工作以来,完成了多个型号卫星结构的力学分析;组织实施了我国首个大型航天器的撞击定位试验;提出了增材制造自支撑三维点阵结构与基于胞元构型变化的梯度点阵结构设计方法,与团队合作研制了国际首个增材制造三维点阵夹层整星结构--千乘一号卫星主结构,于2019年8月成功发射,入轨运行稳定;面向深空探测力热环境和结构热控一体化需求,作为核心成员研制了基于三维点阵填充的相变储能装置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实现结构减重50%以上、热控储能提升50%以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针对智能感知承载一体化航天器结构性能测试需求,提出了基于纳米压痕的挠曲电系数表征方法;参与完成了我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飞行控制任务。

为了紧跟技术前沿,周浩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受邀参加国际力学顶级研讨会IUTAM Symposium on Mechanics of Electro/Magneto-Activ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China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omposite Materials、中国航天大会、中国力学大会、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等,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促进宇航、力学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之间的互动联系。   

周浩参加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

2018年,周浩被中国宇航学会成功推荐入选中国科协第三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因为心中有梦想,周浩始终以航天器先进结构设计与评价技术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为力学和多功能超材料与超结构在我国空间装备的应用而向上攀登。